內蒙老狗
“內蒙老狗(128)”,一位在自媒體領域頗具知名度的創作者,畢業于通遼二中。他以分享日常生活作為視頻創作的主要方向,憑借獨特的風格和接地氣的內容,在網絡世界中逐漸積累起了一定的人氣。截至2025年9月5日,他已經擁有1161萬粉絲,獲贊數高達1283.4萬,共發布了3個視頻作品和1個圖文作品,在網絡平臺上擁有著廣泛的影響力。
2023年,是“內蒙老狗(128)”在網絡上較為活躍的一年,這一年他不僅在商業領域有所動作,更在公益事業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。在這一年,他發布視頻《這幾天小號一共賣了120W的人民幣。》,該視頻獲得了3.7萬的點贊。雖然視頻內容聚焦于自身小號銷售業績,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他在網絡商業運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。而在公益領域,他更是身體力行。他發布的視頻《這次兩個學校分別是通遼孔家小學,清河鎮小學。總共捐贈2000雙。還剩17400雙。愛心在路上,下一站扎魯特旗學校。不管別人說什么我依然堅持回饋家鄉,為內蒙古通遼做貢獻。》,獲得了2.7萬的點贊。視頻中詳細記錄了他的公益捐贈行動,被捐贈的兩個學校分別是通遼孔家小學和清河鎮小學,他計劃捐贈大量的物資,并且表示會繼續將愛心傳遞下去,下一站將前往扎魯特旗學校。這一善舉充分展現了他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和回饋社會的責任感,贏得了眾多網友的贊賞和支持。同樣在2023年,他還發布了視頻《感謝所有領導陪同,為兒童為孩子教育事業我義不容辭。》,獲贊1.1萬。從視頻內容可以看出,他在為兒童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,并且得到了相關領導的支持與陪同,進一步彰顯了他投身公益事業的決心和影響力。
帶貨爭議 編輯本段
2025年9月,河南廣播電視臺民生頻道《大參考》欄目報道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。河南商丘的薛先生找到擁有千萬粉絲的網紅“內蒙老狗(128)”進行直播帶貨合作。對方商務人員向薛先生承諾,將原本售價79.9元的鞋子下調至69.9元后,能夠賣出2萬雙,并讓薛先生備好現貨。薛先生信以為真,精心準備了貨物,然而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,直播結束后僅賣出58雙。不僅如此,薛先生還面臨著巨大的經濟損失。他支付的5萬元坑位費無法退還,而價值100多萬元的備貨也全部砸在了手里,資金周轉陷入困境,生意受到嚴重影響。更讓薛先生氣憤的是,多名商家反饋該直播間存在同一ID集中下單后又退單的現象,這讓他對直播數據的真實性產生了嚴重質疑,懷疑自己遭遇了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。
2025年9月,黑龍江商戶陶先生也遭遇了類似的糟心事。他與“松原市天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”簽訂協議,支付了5萬元坑位費及20%傭金,計劃在主播“內蒙老狗(128)”的直播間推廣自家啤酒。“內蒙老狗(128)”作為擁有超千萬粉絲的網紅,其團隊口頭承諾銷量可達6000至8000單,但卻未將該條款寫入合同,這為后續的糾紛埋下了隱患。為了配合備貨,陶先生提前一個月停售其他渠道,精心準備了9000余箱進口啤酒。然而,8月23日的直播卻讓他徹底失望。原口頭承諾的商品展示時間為5 - 8分鐘,實際上僅1分33秒,而且并非主播本人講解,商品名稱還被念錯。直播過程中,共有2人下單,一個31單,一個21單,但直播結束后全部退單,最終整場直播真實成交僅1單,與預期的銷量相差甚遠。這導致陶先生大量庫存積壓,資金無法回籠,生意面臨巨大危機。有記者致電當地相關部門進行調查,發現簽約公司“松原市天嬌文化傳媒”疑似未進行工商注冊。而主播團隊回應稱,其與“天嬌”屬合作關系,僅收取“站臺費”,未對銷量作出承諾,相關問題須由第三方公司負責。但這樣的回應顯然無法讓商家滿意,多名商家反饋直播間存在同一ID集中下單又退單現象,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數據真實性的懷疑。目前,平臺方已受理反饋,正在進一步核查中。
除了薛先生和陶先生,還有健康飲品商家、酒類商家、打火機商家、某牙線賣家等眾多商家,均表示被“內蒙老狗”以同樣的手法套路過。這些商家們紛紛站出來維權,目前維權群人數已增至25人。他們在群里分享自己的遭遇,互相支持,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。這一現象表明,“內蒙老狗(128)”團隊的帶貨問題并非個例,而是涉及到多個商家,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。
面對眾多商家的質疑和投訴,“內蒙老狗(128)”團隊回應稱僅收取出場費,未對銷量作出承諾。然而,這樣的回應與商家所遭遇的實際情況嚴重不符,商家們認為團隊在合作過程中存在虛假宣傳、誤導消費等行為,導致他們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。截至2025年9月5日,平臺方已受理商家的反饋,正在進一步核查中。這一事件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,大家都在期待平臺能夠給出一個公正、合理的處理結果。
相關評價 編輯本段
坐擁千萬粉絲的網紅“內蒙老狗(128)”,本應憑借自身的影響力為商家和消費者帶來良好的合作與購物體驗,然而現實卻令人大跌眼鏡。其帶貨銷量與承諾相去甚遠,部分商家的真實成交量甚至只有1單,這與號稱能帶來數萬成交量的承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這種名不副實的帶貨效能,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直播帶貨“翻車”事件,更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商業騙局。
在這場騙局中,受害的不僅僅是商家,他們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,卻血本無歸;更是整個直播帶貨行業的信譽根基。當消費者看到網紅帶貨如此不靠譜,商家利益得不到保障時,必然會對整個行業產生信任危機,從而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。
而當涉事網紅放出“合同在手,隨便整”的囂張言論時,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個體商家的維權困境,更是整個行業規范建設的緊迫性。目前,直播帶貨行業處于野蠻生長階段,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,導致一些不良商家和網紅有機可乘。他們利用合同的漏洞和消費者的信任,進行欺詐行為,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。
唯有讓數據造假者付出代價、讓合同欺詐者受到制裁,才能凈化直播帶貨行業的環境,讓行業走出野蠻生長階段,真正成為助力實體經濟的新型營銷渠道。這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力度,完善法律法規;平臺方要嚴格審核商家和網紅的資質,加強對直播過程的監管,建立健全的投訴處理機制;商家和消費者也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,謹慎選擇合作對象,避免陷入騙局。
附件列表
詞條內容僅供參考,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
(尤其在法律、醫學等領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。